當前位置:
桐城新聞網 >
> 專題 > 專題欄目 > 奮進振興路 當好“排頭兵”
雙港鎮(zhèn)南河村:撂荒地豐產富鋅稻 “好資源”催生“滿盤活”
時間:2024-08-26
來源:桐城市融媒體中心
近日,雙港鎮(zhèn)南河村馬踏圩里內60余畝撂荒地迎來豐收季
,富鋅再生稻頭茬稻平均畝產650公斤
,為該村整治撂荒地、穩(wěn)糧促增收增添了生動的注腳
。
在這片富鋅再生稻種植基地里
,伴著機器的轟鳴聲,一袋袋金黃的稻谷裝車運往大米加工廠
。該基地負責人葉偉說:“今年
,我選種的是優(yōu)質高產富鋅稻品種,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
,廣泛運用綠色高產技術
,再生稻頭茬稻喜獲豐收,正在搶收
,平均畝產 650公斤
。后期加強田間管理,預計二茬稻平均畝產可達300公斤
。感謝村里支持
,撂荒地變成了豐收田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!?/p>
南河村地處大沙河
、柏年河交匯處,土壤含鋅量高
,曾是產糧大村
。近年來,隨著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
,導致部分田地撂荒
。該村兩委主動作為,全面摸排
,連片治理具備復耕條件的撂荒田地
,對接種植大戶
,發(fā)展適度規(guī)模經營,讓“沉睡”的田地成為興業(yè)強村富民的“希望田”
。
從土地復墾到農作物種管收
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需要勞動力。這一用工需求也為當地村民創(chuàng)造了“在家門口就業(yè)”的機會
。“在基地里干活
,不僅離家近
,而且每天還可賺到100元工資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!痹诜N植基地務工的南河村村民黃敏生心滿意足地說
。
近年來,南河村嚴守耕地保護紅線
,不斷挖掘土地利用潛力
,通過“黨建+村集體經濟”組織模式,盤活撂荒田地
,推廣優(yōu)質稻米種植
,完善種植大戶聯(lián)農帶農機制,初步實現(xiàn)了糧食增產
、農民增收
、產業(yè)增效。 (汪國英 徐秀萍 陳佳研)
編輯:占思海